【编者按】一年一度的省级两会,是观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各地将如何规划新一年的重点工作?如何绘制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图?人民网记者走进2021年省级两会,带您一同了解。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1月24日和25日,政协吉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先后开幕。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至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以上,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760亿斤以上,努力向800亿斤迈进。”《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2021年预期目标让全场振奋。
强信心,担使命,再出发!走向“十四五”,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抓好民生实事、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是吉林的必由之路。新年的钟声刚刚敲过,一月的吉林大地上正谱写着新的乐章。
稳定器:“农业+科技” 走出现代农业发展新道路
粮食产量连续八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水平,新建高标准农田300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近年来,吉林省着力夯实农业基础,为传统农业注入科技力量,确保人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0年吉林省连续遭受三场台风,但粮食年产量依然达到760亿斤。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推广应用,为我省粮食生产水平稳步提升提供了较好的保障,粮食产能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进一步加快了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进程。”谈到吉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吉林省政协常委李启云信心满满。以科技化促进农业现代化正是吉林省农业稳步发展的秘诀。
“发展智慧农业,夯实数字农业基础。”
“打造基于农业和食品的产业互联网集成化共享平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只有抓住这两个要害,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
代表委员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为吉林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思路。
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吉林省将把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作为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带,为国家多产粮、产好粮。大力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持续发展现代畜牧业,有效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加快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十大产业集群,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
助推器:“冰雪+旅游” 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会场外,寒潮来袭;会场内,热情似火。“抓住2022年北京冬奥会契机,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万亿级规模。”吉林省大力发展冰雪经济的决心在这个“小”目标中得以体现。
巍峨长白山的冰魂雪魄,秀美雾凇岛的玉树琼花,古老查干湖的激情冬捕……“十三五”期间,吉林省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加快冰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注重生态保护的同时因地制宜开发冰雪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吉林省旅游业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吉林路径,催生了吉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振兴发展的新动能。
吉林省人大代表康阳顺认为,摆脱疫情影响后,吉林旅游将迎来更广阔前景,旅游消费需求将逐步释放。“旅游行业应紧跟趋势,进一步打造深度旅游产品,引导文旅企业深入挖掘饮食、民俗、文艺等方面的文化底蕴,形成深度旅游拳头产品,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回升。”
奋进“十四五”,吉林省提出启动冰雪资源普查,编制实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推动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加快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如何让“粉雪”在吉林“落地生金”?吉林将打好“雪博会”这张“王牌”,抓住2022年北京冬奥会契机,加快重大冰雪项目建设。同时,坚持以“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推进服务业转型提质,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
加速器:“制造业+创新” 打造东北“强”工业基地
在政协吉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发表讲话,频频提及改革、创新,赢得全场热烈掌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为吉林省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让一些科技型企业鼓足了干劲。
2020年,一汽在吉生产整车265.4万辆,一汽-大众年产销量均突破200万辆,红旗品牌汽车年产销量均突破20万辆;长客生产的时速400公里跨国联运高速动车组正式下线;“吉林一号”一箭九星海上成功发射,自主研制、运营的在轨卫星达到25颗……
一年来,吉林全省上下乘风破浪,危中寻机。放眼望去,此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上处处热潮涌动,欣欣向荣,活力四射。
一汽红旗新能源汽车工厂、玲珑1420万条轮胎、嘉吉200万吨玉米深加工扩能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等获批;中欧班列货运量增长43.4%;通化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一年来,吉林省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309个,同比增加449个。
创新必然需要工人“技能转型”。吉林省人大代表冯斌建议,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按照企业新需求、新工艺调整课程设置,引导企业为工人思维转变、技术成长提供途径,让一线工人拓宽视野,增强能力,主动学习,以高水平技能劳动者搭建“人才底座”,以应对产业升级挑战。
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变“强”,吉林脚步不停,奋斗不止。
2020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科学指引下,吉林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吉林答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5.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4%……
新的一年,吉林省将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通过大力开展工业服务专项攻坚行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闭幕会上,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说,“新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解放思想是前提,深化改革是动力,转变作风是关键,狠抓落实是保证。”
大战中锻炼作风,大考中锻造能力。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吉林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已经开启。吉林将继续迎接大考,奋力书写好新时代答卷。(王海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