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新时代吉林振兴面临着东北振兴的政策机遇、新发展格局的融入机遇、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机遇、产业升级的趋势机遇,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中,长春市占到80%强;全省小巨人企业,长春市占近70%。从全省开发区分布来看,我省12个国家级开发区,长春市占三分之一;91个省级开发区,从数量和总体排名来看,长春市占比非常高。开发区承载的企业主体数量差异较大。”李冰委员认为,从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开发区分布来看,开发区和创新型市场主体发展很不平衡。
李冰委员长期从事院地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经常与其他城市的高新区、经开区政府部门和企业沟通交流。“地方领导和同志非常努力,很辛苦,希望引进更多‘大项目’,为此给予投资企业多方面支持,但是一些‘大项目’往往成长的不尽如人意,而许多小企业慢慢孵化成长为优秀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潜力股。”李冰委员说。
如何加强创新型市场主体培育?李冰委员建议,按照“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谋划所在区域的发展特色,聚焦主业,加强产业基础建设,拉长产业链,规划产业链技术路线图,根据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供应链。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任何区域都有各自的精彩,总有一款打动吸引企业。慢工出细活,坚持下去,培育中小微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创新矩阵”。要打造创新生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双循环大格局下,将省内和长春市、吉林市的创新资源结成创新共同体,省外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加强东北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我省各地区要下决心,用五年时间做好内涵式发展、铸造创新生态,放水养鱼,在开发区设立政策特区,用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回报,大力培育创新型市场主体,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
(协商新报记者沈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