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吉林省委:让公共卫生体系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强堡垒

2021-01-23 13:19:15  作者:   

公共卫生是一项为保障人民健康,以预防为主、医疗为辅的公共事业,公共卫生治理体现一个城市的治理水平。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国家加快推进各项政策措施,实现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在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省仍存在相关政策不完善双向转诊渠道不顺畅 医联体内部利益难以协调基层医疗质量管理不均衡基层医疗资源薄弱等问题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加强医联体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助力城市公共卫生体系治理等方面建言献策

要加强对医联体的政策支持。在政府主导下,加强顶层设计,紧跟医联体建设形势,不断推进运行模式、管理机制、财政投入、绩效考核、人事制度、医保制度等方面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在更高层面上发挥医联体效能,推进分级诊疗落地实施,不断提升城市公共卫生治理水平。构建完善的监管评价体系,围绕医疗质量、护理质量、院感管理等核心内容,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医联体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重点考核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水平,以及牵头医院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提升情况。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同质化,针对同一疾病的诊疗规范,在医联体内部制定统一的医疗质控标准,并充分发挥专科联盟的作用,让患者在医联体内任何层级医院就医享受相同水平的医疗服务。

要全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大指导帮扶力度,在优质资源下沉过程中,增加管理、护理、院感专家,或通过优惠政策吸引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方式,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配置先进设备、改善就医环境等措施,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水平。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在医联体内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大型公立医院要长期、固定选派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业务培训、科研指导、教学查房和专题讲课等,基层医疗机构要常规化选派骨干人员到大型公立医院进修培训、参加学术活动,同时,卫生主管部门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将基层医疗机构的居民健康档案,与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相结合,实现医联体内部医疗信息实时采集共享,确保预约诊疗、远程会诊、检查结果互认、处方流动和转诊会诊等业务合作顺利开展。

协商新报记者刘翠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