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放在改革首位,该减的减下来、该降的降下来、该提的提起来,提质量、加速度、降费用、优服务,让企业更方便、群众更舒心。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之以恒全面深化改革,优化投资营商新环境。坚定改革信心,勇于自我革命,做实改革举措,确保终端见效、释放红利。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东北振兴、吉林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我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坚决打好重塑环境攻坚战,为民营企业发展、企业家创新创造营造更好的环境。
连日来,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就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放管服”改革——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管服”改革是新时代“放开搞活”的有力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破解吉林振兴中长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我省“放管服”改革推出了一系列受市场主体和群众欢迎的改革举措,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对此,徐特委员感触颇深:“从前东北的软环境欠佳。但是,这两年我觉得东北特别是吉林省投资营商环境提升很多。”
徐特直言,“放管服”的核心就是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他建议,“放管服”改革要科学依法,把监管和服务融为一体,在服务中监管,在监管中增强服务,确保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简政放权必须放到底、管到位、服到心。”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令姚毓春委员印象深刻。他认为,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决心和自我加压的勇气和魄力,“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先手棋’和‘当头炮’,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只跑一次”改革——
跑出为民服务加速度
坚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先导,深化最彻底的“放管服”和最高效的“只跑一次”改革,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今年,“只跑一次”改革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起了委员们的强烈关注。
去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学习借鉴浙江省改革经验,在全省开展“只跑一次”改革,打造遇事不求人、规则无偏见、投资有商机的良好环境,助力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在孙慧委员看来,“只跑一次”改革聚焦我省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让“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成为过去时,放活了市场,激活了企业,拉近了政府和群众的距离,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她建议,下一步要扩大改革的覆盖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成果,更好发挥“只跑一次”改革的撬动效应,最大限度地释放制度红利。
“将‘只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必须保持定力,破冰前行。”张军委员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他说,推进“只跑一次”改革要全面对标国内先进地区,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落实利企便民措施,通过让数据“多跑路”,换取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形成服务企业的良性机制。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规则更加透明、服务更具质量、发展更有预期。新型政商关系如何更好地在“亲”“清”二字上做文章?委员们纷纷支招。
“拉近‘亲’的距离,保持‘清’的底线,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必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王金狮委员建议,应实施容错纠错办法,进一步细化政策,让领导干部在守住底线、不越红线的前提下,没有顾虑地与企业进行正常交往,在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积极作为、靠前服务。
王俪潼委员也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政商关系方面的行为准则,制定政商交往“负面清单”,为广大公职人员服务企业、与企业家正常交往设立“安全区”,做到政商关系“亲”有度、“清”有为。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创业创新的沃土。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必将给企业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吉林高质量发展必将凝聚起更加强大的动能。 (李抑嫱 报道)
来源:吉林日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