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越来越普遍,严重侵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管理好慢性病,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是一个地区主要的健康指标。在和大量慢性病患者接触后,胡少红委员把目光聚焦到我省慢性病管理上。
在走访调研中,胡少红发现我省慢性病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慢性病政策宣传不到位,很多老年病人消息闭塞,享受不到国家的慢性病优惠政策。以长春市为例,全市大约有110万名慢性病患者,可只有不到10万人获批享受慢性病保障政策。此外,有些病人对定期的慢性病复审以及复审时需要的检查费用表示不满。公立医院的慢性病药品目录不全、慢性病诊断与管理数据脱节等也是困扰病人的难题。
胡少红认为,加强我省慢性病的管理,首先要树立“未病先防”意识。“防止慢性病”的进程已经提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部署做好未来5—10年的慢性病防治工作,降低疾病负担,提高居民寿命,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在慢性病没有发生以前,要提前做好各种预防措施。
胡少红建议,慢性病管理不要局限于医疗机构,可考虑与就近的健康管理机构、养老机构等合作,寻求有资质的健康管理师、营养师、运动指导师等综合健康管理团队的支持。她还建议,要运用政策,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慢性病防治服务,开展分级诊疗的健康管理,注重预防并发症,重点解决高危人群问题,让慢性病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她还提出要推动“互联网+”服务,增加个性化管理,开发相关APP,探索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如初次审批要严格、建档内容要详实、采取慢性病审批终身制,切实为慢性病患者解决实际困难。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胡少红认为,慢性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仅仅依靠医生远远不够。慢性病患者也要加强自我管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缪友银 报道)
来源:吉林日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