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厦
农安县农安镇的长安村和东好来宝村是省政协的包保村。由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缺少抗旱水源,是典型的“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贫困村。遇到年景不好的年头,不但没有收入,还得背上债务。
为了摸清两个村的实际困难,制定精准的帮扶措施,2016年,省政协多次召开扶贫工作协调会听取村民代表关于困扰村里发展、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意见和诉求。两个村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供电难。长安村书记才荣生说:“在农忙时节、春节、盛夏等用电高峰期以及雷电、雨雪等特殊天气时,电压低、跳闸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省电力公司负责人表态,将马上到两个村子实地勘察,尽早拿出电网改造计划,争取年内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以前扶贫,就是过年过节给贫困户送米面油,村里没啥整体变化。可这次真不一样了,修路的施工队进村了,路宽了,平坦了;村民活动广场建起来了,方砖、雕塑、大音响,村民晚上都出来扭秧歌。要是这次真把电网改造了,我们肯定能摘了‘贫困’的帽子了。”才荣生憨憨地笑着说。
为摸清实情、尽早立项,省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勘察现场,并会同施工方入农户、访民情,帮助解决实际用电困难,制定了施工节点计划确保项目快速落地,顺利施工。从勘察、设计、规划、审批、材料进场,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
挖坑、架线、立杆、放线、入户……经过几个月紧张有序的施工, 2016年10月底,长安村5个自然屯、6个社、7个区,更换了7台变压器、低压电杆204基,线路总长11031米,整个工程造价224万元。改造后的电网彻底解决了603户村民生活用电难题,全面满足了村民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电网改造后,尝到甜头的长安村村民牛忠成说:“我们这个屯儿大部分都养猪,一到开机碎料的时候,都得互相通气,错开时间,要不肯定跳闸停电,有时候弄得全屯都停电,别提多闹心了。现在,我们啥时候想用电就啥时候用,省时省力还能多挣钱了。”
相隔不远的东好来宝村,和长安村的情况差不多,村里电网容量小、负荷大、线路长、电压低,尤其到了抽水灌溉和秋收脱粒的季节,离变压器远的住家水泵和脱粒机都启动不了,电网改造迫在眉睫。省电力公司为东好来宝村“量身打造”三项扶贫项目——一是机井通电电力扶贫工程。配合东好来宝村新建电动力机井,改造10千伏线路12.05公里,投资178万元。二是养殖户电力扶贫工程。为改善养殖户用电质量,改造供电能力不足等低压台区5座,安装配电变压器5台,新建及改造0.4千伏线路8.53公里,投资138万元。三是台区改造工程。改造供电能力不足等台区4座,安装配电变压器4台,新建及改造0.4千伏线路7.97公里,投资122万元。
“量身打造”的扶贫项目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东好来宝村书记冯印掰着手指算着账:“机井抽水用柴油,一公顷如果按浇灌两遍计算,得花700多元;用上电才花300元左右,这账我们农民都算得清。啥叫精准扶贫,这才是精准扶贫。”
两个村子,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共投资了666万元,对变压器、供电线路、供电设备进行集中改造,为贫困村脱贫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支撑。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金行表示,将继续关注两个村的电网运行情况,随时与当地政府部门做好重点项目对接,提供安全、优质、方便、快捷的供电服务,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脱贫致富保驾护航。
当省政协主席黄燕明得知长安村的电网改造工程顺利竣工时,十分高兴,并在电力公司电网改造情况通报上写到,“向国网省电力公司表示衷心感谢!”省电力公司对这两个村进行的电网改造工程标准高、施工质量好、投资大,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过去电不行,我们靠天吃饭,很被动。现在电给力了,春耕农忙我们也能抢时间播种,赚钱的基础有了,我们要把以前的‘穷窝’变成 ‘金窝银窝’。”长安村书记才荣生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