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面致力于农村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二道江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就全区城镇贫困人口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认真研究后,形成了《关于二道江区城镇贫困人口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镇贫困人口帮扶工作,立足实际、多措并举,深入实施推动就业带动一批、完善医疗救助一批、发展教育资助一批、解决住房帮扶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字一批”政策,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多次组织招聘会推动就业,为贫困人口办理社保补贴;将区人民医院定为惠民医院,对全区入院患者实行了免收挂号费和冬季取暖费“两免两减”政策,减免20%的床位费和各项检查费;认真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志愿者协会、慈善组织及个人等捐资助学;自2014年起针对贫困人口发放住房租赁补贴,三年来为贫困家庭分配公租房1295套;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政策,逐步提高低保保障范围,实施了城镇居民临时救助和大病救助。这些帮扶政策和措施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城镇贫困人口帮扶工作情况复杂、任务艰巨,还需统筹深化、持续发力。
委员们认为,城镇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一户贫困人口兼有多种致贫原因。目前二道江区就存在城镇贫困人口界定困难、医疗救助体系不完善、失业人员就业难度大、家庭教育支出负担重等问题。
委员们建议,要进一步明确城镇贫困人口界定标准,在考虑其家庭收入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及其他生活指标进行综合考量,精准确定帮扶对象和帮扶举措。加强组织领导,全局统筹谋划,健全社会救助运行管理机制,根据贫困标准分类梳理、精准帮扶。完善医疗保障,构建社会救助体系。要大力提高医疗保险参保比例,努力做到城镇贫困人口医保全覆盖。积极引入商业医疗保险,强化对重大疾病以及没有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内病种的保险保障。帮助贫困人口购买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意外保险,降低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比率。创新城镇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方式,深入研究“先诊疗、后付费”的医疗服务模式,探索实行贫困人口就医免交押金,就医结束后实行“一站式”结算,确保贫困人口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鼓励引导社会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等为贫困人口提供慈善救助,协助解决重度贫困人口住院报销起付线内医疗费用。提高贫困人口合规医药费用补偿比例,尽最大努力减轻贫困人口的经济负担。
委员们建议,进一步建立完善城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的产业帮扶政策,落实就业创业社保补贴政策和担保贷款政策,落实减免优惠和快捷审批政策,对贫困人口从事个体经营、兴办私营企业等,免收管理费、登记类和证照类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强失业人员技能培训,依托理想学校、日盛职业培训学校、通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免费开展定向技能培训,突出技能、注重实效,切实提高失业人员就业和创业能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理想创业园孵化基地建设,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强化教育帮扶,减轻贫困家庭负担。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城镇贫困家庭学生优惠政策,加大执行力度和监督强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对城镇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情况建档立卡,确保每一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不因贫失学。构建贫困学生“政府、社会、学校”多方救助制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保证贫困子女正常就学。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大力做好贫困家庭毕业返乡子女的就业帮扶和援助工作,在各类就业招聘洽谈活动中给予重点推荐,力争毕业返乡的贫困家庭子女能够就业或创业,努力实现“一人就业,脱贫一家”的目标。
(卢锡孝 卢立成 本报记者 刘翠苹)
来源:协商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