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上海路30号

邮编:130042

电话:0431-82892073

0431-82892072

Email:jlszxllc@163.com

首页  >  念好“六字诀” 用足话语权  >  正文

念好“六字诀” 用足话语权

2017-09-20 15:41:07  作者:

俞正声主席指出,人民政协“具有话语权、影响力,是不可替代的。”如何理解并用好政协话语权、影响力,是各级政协组织面对的一道必须回答且必须答好的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春市政协把用好用足话语权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关键抓手,作为扩大政协影响力的重要基础,与时俱进、全面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履职实践有了新举措,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突出一个“硬”字,保持履职尽责定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建言先需自身强。首先,政治上过硬。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决定了政协要用好用足话语权、影响力,必须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春市政协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从市委领导,年度工作专题汇报,重大事项请示报告,重要意见建议及时报送,把好大局方向,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把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的共识和行动。其次,思想上过硬。加强理论培训和思想引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建立了机关双周学习日制度,通过专家辅导、参观实践、支部学习、集中研讨等形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特别是党组成员以身示范,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带头讲党课;仅2016年,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党课学习5次,受众400多人次。注重以加强党内学习推动党外人士学习,全覆盖、多样化的政治学习使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进一步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巩固了团结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推动了各界别、各党派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其三,作风上过硬。着眼强化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两支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党员委员和机关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弘扬正气,主动狠刹歪风,推动勇于干事、敢于担当,形成了风清气正、谋事干事的良好氛围。

凸显一个“准”字,有的放矢协商建言。为了用好用足话语权,“说了不白说,说了就有用”,长春市政协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在明确协商什么、和谁协商、怎样协商等方面精心安排设计,围绕“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开展了积极探索。一是选准协商议题。选题是人民政协开展各项工作、用好话语权的重要前提。近五年来,长春市政协在选择协商议题时,既着重聚焦党委政府关注、社会各界关心以及改革发展进程中需要认真研究的“热问题”,持续组织实施了为建设幸福长春建言献策、经济形势分析预测、民营企业传承发展、为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等具有品牌效应的专题协商,开展了70多次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立法协商活动;也不忘深耕尚未充分重视且亟待破解的“冷领域”,发挥政协灵活协商、群策群力的组织优势,在话语权上及时发声。编辑出版《中国抗战编年纪事——亲历者说》所收集的400余万字史料,以及连续出版的《往事》杂志纳入了全国政协文史工作的视野;在左家山文化遗址和伊通河保护发掘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深挖冷门问题并取得阶段性丰硕成果的代表性工作。同时,在调研视察题目的选择上,既有适合委员整体参与的“大而全”题目,也有便于委员发挥专长的“专而精”题目,确保委员说自己熟悉的“在行话”,多出履职精品。二是把准履职时机。协商目的在于寻求最大公约数,把握好时机则能事半功倍,使履职“投入产出比”最大化。近年来,长春市政协按照协商在前的原则,每年固定在9月份围绕制定下一年度“幸福长春”行动计划建言献策,10月份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报送年度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的研究报告,在市“两会”前组织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协商等,推动政协声音更多、更直接地纳入决策环节。为了改善社情民意工作,密切跟进市委、市政府关注的工作重点和民生需求,有的放矢抓信息,变“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如聚焦夏季暴雨多发、城区积水点多的现状,及时报送了关于设置积水警示标识等建议。仅今年7月,社情民意信息被市委书记批转1件,被市长批转4件,信息报送更加适用对路,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聚焦一个“专”字,提高立论献策水准。俞正声主席指出,“人民政协拥有的政治话语权和广泛影响力,很大程度上靠所提意见、建议的质量和可行性,靠对复杂问题的正确见解和对工作的预见性。”为了提高建言质量和立论价值,参政参在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长春市政协在提高履职精准化水平上狠下功夫。一是提升委员履职能力。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长春市政协始终把保障委员知情明政作为用好话语权的重要基础。制定委员、常委、委员活动小组负责人学习培训计划,通过学习研讨、专题讲座、参加全国政协培训班等形式,持续开展委员轮训,保证届内全体委员至少参加一次学习培训;加大政情通报力度,向委员赠阅政协报刊资料,编发《长春政协通报》电子简报,每年学习资料经费投入都在40万元左右,并且每半年邀请市政府领导向全体委员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议政会上也皆由党政部门通报相关情况。二是扩容政协履职“智库”。创建特聘专家制度,吸纳参政热情高、议政能力强的各方面专家学者36人,并与吉林大学等省内知名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合作,借助“外脑”提高调研深度和协商质量,不断做强政协的人才和智力优势。近年又先后汇集了历史文化领域的委员和专家学者100多人,开展历史踏查研究、史料征集、保护文物等活动,为推进长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协商建言。在日常履职过程中,市政协充分发挥政协专家多、大家多、名家多的优势,每次重点协商、调研和视察,都精心遴选组建以委员为主体、有关专家学者为骨干的优秀调研团队,不断求得履职质量上的突破。三是筑牢机关干部业务根基。本着打造“提笔能写、张口能说、遇事能办、问策能对”的复合型机关干部要求,积极开展“能力提升年”活动,先后组织了机关新进人员培训、公文写作能力培训、国情国策和保密教育培训,邀请省发展研究中心、市委党校专家教授为机关干部授课,分批次组织机关干部到延安干部学院学习培训,“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拓宽干部知识面,提高政务和事务服务能力。

体现一个“广”字,扩大各界有序参与。近年来,长春市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广纳群言,广谋良策,集聚更多同行者,寻求最大公约数,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一是搭建的平台广。遵循“政协搭好台,委员才能唱好戏”的工作理念,调整了以往按行业、地域划分委员活动小组的方式,改由按照全体会议界别讨论组划分活动小组。小组成员界别集中,甚至来自同一系统,相互之间熟络,组织活动方便,交流讨论也容易形成共识。近5年来,长春市政协16个活动小组开展协商座谈、调研、咨询服务等活动200余次,11个小组在常委会议上发言,提交小组提案20余件,界别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坚持每年开展主题活动,激发委员履职积极性,如连续5年开展为建设幸福长春建言献策活动,共征集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办好民生实事的建议287份,86位委员做过专题发言(约占市政协委员总数的20%),城市水体污染治理、湿地保护、交通节点疏导等一系列群众身边的具体问题得到改善。同时,成立历届委员联谊会,为历届委员继续发挥作用创造便利条件;依托社情民意征集站、委员信箱、市政协门户网站“市民建言”专栏等平台,畅通社会各界经常性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二是参与的主体广。长春市政协在协商活动中始终注重广泛性,扩大辐射面,让政协委员、社会各界有序参与进来,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夯实政治协商的民意基础。坚持“开门办会”,邀请各界代表列席全体会议,旁听常委会,参加专题协商会并发表意见建议;积极邀请基层一线工作者、民营企业家、市民代表等参加调研活动。2013年以来,在市政协会议上发言的党政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市民代表超过100人次,不仅拓展了协商范围,也使协商更接地气,更有效扩大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三是征求的意见广。在每年协商议题确定前,均做到在全体会议上让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在专委会层面充分研究,与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充分征求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县(市)区政协意见,市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充分讨论等“五个充分”,确保选题过程公开民主、选题结果切合实际。在服务助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中心工作上,发动民主党派、工商联、在长高校、民间组织等23家单位,开展为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征文活动,提交征文617篇,重点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等6个专题建言,意见建议得到充分吸纳。

立足一个“实”字,紧盯协商成果落实。近五年来,长春市政协始终坚持深谋求真务实之策,善讲求真务实之言,把话语权的价值和影响力最终体现在协商成果转化落实上。规范协商成果反馈。每次协商活动都有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会与委员互动,一些意见建议直接进入决策视野。会后及时综合整理协商成果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阅,市委书记、市长多次作出批示,直接促成了协商成果转化落地。督促意见建议落实。坚持建议案办理落实情况由党政负责人向政协常委会议或主席会议报告,提案办理落实情况分别由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向政协常委会议报告,通过市领导领办建议案和重点提案、政协主席会议和主席会议成员督办提案等方式,全方位推动意见建议实实在在落地。强化监督跟踪问效。连续4年将上一年度完成的各项协商议题,自动转化为下一年度的重点视察选题,列入监督性调研视察计划中。加强协商成果宣传。在借助各级各类媒体多渠道、多角度宣传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真知灼见的基础上,在《长春日报》开设“提案追踪”专栏,及时报道热点问题提案的办理情况;与长春广播电视台合作,结合协商议题制播“政协论坛”电视专题片和专题广播节目,累计时长达1000分钟,全景式记录调研协商过程,展现履职风采,扩大政协影响力。

着眼一个“长”字,健全协商长效机制。长春市政协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把日常工作中成熟有效的做法持续固化上升为制度规范,使其更好发挥作用、推动工作开展。健全年度协商计划制度。从2014年开始,连续4年实施政协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并纳入到全市工作总体部署。在同年印发《关于制定长春市政协年度协商工作计划的办法》的基础上,今年又专门制定了《年度协商计划实施办法》,以制度形式对协商计划的责任分工、实施程序、跟踪反馈作了进一步细化规范。健全提案、建议案办理机制。近年来,市政协形成了将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建议案,列入市委常委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研究办理的长效机制。2013年,协助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实施办法》,对委员提案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亲自阅批,督促、协调有关部门认真办理,实施提案承办单位第一责任人督办制度,通过调研、视察、座谈、面复等方式,加强提案办理协商,并纳入党委、政府督查范围,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这一提案办理机制的高效运转,大大激发了委员们的履职热情,2016年共征集352件提案,创近年来提案征集数量的新高。强化履职激励机制作用。制定专门办法,使优秀提案、提案承办先进单位、优秀委员活动小组和优秀委员评选表彰机制常态化,按全体委员10%的比例评选表彰优秀委员,并作为换届时委员推荐提名的重要依据。并通过电子屏幕同步播放委员履职活动图文视频,对表现突出的委员给予肯定。在一系列正向激励举措的效应释放下,委员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得到调动,去年参加各种协商议政活动的委员1200多人次,平均每位委员参加超过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