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两会即将开幕。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省上下将团结一心用奋斗书写新征程,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吉林两会将释放哪些发展信号,哪些话题是代表和委员热议焦点,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信心比黄金都重要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
日前召开的吉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全省上下要深刻把握和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同时强调,做好2023年吉林省的经济工作,必须坚持提振信心、化解风险,稳定预期,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信心从哪里来?在我们自己脚下,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当前,吉林各地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提振信心,是对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开好局起好步的必然要求。
如何提振信心,如何开好局、开新局,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都将是代表委员热议焦点。
看点二:如何千方百计扩大内需
2023年,吉林要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去年12月23日,吉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扩内需”成为2023年经济工作关键词之一。会议强调,要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吉化120万吨乙烯、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陆上风光三峡”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2022年12月28日,省委书记景俊海在长春就重大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扩投资、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企业为本、环境为要、投资为先,努力创造良好条件,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让各类企业投资意愿更加坚定、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举全省之力支持一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长春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城、建设国家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一汽弗迪动力电池等重大项目。
1月5日,“汽车城”长春迎来新年“第一签”——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年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暨落位项目启动仪式举行。此次集中签约项目64个,总投资442亿元,落位启动项目12个,总投资59.65亿元,涵盖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重点产业蓬勃发展、扩能升级,吉林经济“体格”将越来越壮。“扩内需”,相信将会成为2023全省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关键词之一。
看点三:怎样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吉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刺激和加强引导各类消费,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增加消费供给,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2023年吉林“1·8消费节”在广大消费者的翘首期盼中正式启动。引领消费热潮的吉林“1·8消费节”已连续举办两届,与“9·8消费节”呼应,成为吉林促销活动的知名品牌。
元旦期间,作为冰雪大省,吉林迎来了一波客流高峰。
2023年元旦假期,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吉林省旅游供需同时发力,游客出游热情稳步回升,据文旅部数据中心统计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省接待国内游客119.27万人次,同比增长6.60%,增幅高于全国6.16个百分点;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01亿元,同比增长11.32%,增幅高于全国7.32个百分点。
除了冰雪旅游快速恢复外,吉林省冰雪游的特色也十分鲜明。“长白山、查干湖”两块“金字招牌”凸显品牌效应,景区游、乡村游稳步回暖。此外,省外客源稳步回升,省外游客占比近20%,较去年同期提高30%,来自辽宁、黑龙江、山东、北京、内蒙古的游客位居前五,浙江、江苏、广东等南方省份游客也把吉林省当成他们首选的冰雪旅游目的地。
这组开年重要数据,释放出了强烈的发展提振信号。激发消费活力,吉林有信心!
看点四:如何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吉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吉林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新一年,吉林将重点发展医药健康、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六个千亿级优势产业,在人工智能、生物工程、通用航空等领域培育若干百亿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面对机遇和挑战,吉林紧扣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深入实施“百千万”产业培育工程,打造“三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在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赛道上不断向前。
据新华社1月4日报道,过去一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考验,吉林省顶住压力,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市场呈现新气象。
新投资逆势而来——长春举行的第七届全球吉商大会,集中签约69个项目,签约金额超660亿元。
新项目接续开工——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正酣。作为奥迪品牌在华的首个纯电动车型生产基地,项目仅用5个月,便完成从破土动工到暖封闭,比原计划足足提前一个月。
新动能不断涌现——新年伊始,位于吉林长春的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加班加点工作,该企业的第四代卫星研制技术已进入关键攻关阶段。迄今为止,83颗卫星在轨组成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亚米级商用遥感卫星“天团”。
2022年前三季度,吉林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8%。
所有这一切,都是吉林2023年落子布局推进高质量振兴发展的重要底气。
看点五:怎样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去年6月,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就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要加快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止跌、回升、增长”目标。景俊海指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吉林省稳增长、扩就业、保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去年年底的吉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过去几年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营商环境建设重要论述,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营商环境,像守护健康一样建设营商环境,“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迈入全国第一方阵。而一系列有力举措,令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竞相迸发,为推动吉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在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吉林省有3家民营企业上榜。2022年上半年,吉林省民营企业数量达到55.2万户,同比增长17.5%;个体工商户236.1万户,同比增长15.5%。
可以想见,如何将民营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将成为2023年全省两会备受关注的话题。
看点六:如何推进对外开放
精彩新吉林,开放新前沿。
全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去年8月1日,吉林省首趟中欧班列汽车零部件专列发车。今年1月8日,“长春-莫斯科(梅花赖氨酸)”班列首列发出。
中欧班列(长满欧)高频次发车,正是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开展多式联运业务的一个“缩影”。这些,都为吉林省搭起一条条连通世界经济的“大动脉”,也为吉林振兴助力赋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吉林如何在坚定不移稳增长的道路上,打造好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是全省两会的一大看点。
看点七:如何通过“创新”驱动“智造”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当下,近年来,吉林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拒绝“等”,坚持“创”,一系列创新实践在吉林大地上生动演绎。
入选“国家队”,冲击“世界冠军”,长春汽车产业集群踏上先进制造业高地;中国首批量产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红旗EV惊艳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增至83颗,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中车长客研发生产的世界领先新型“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成功上线,中国高铁再次惊艳世界。
如何通过“创造”驱动“智造”,助推吉林高质量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吉林创造”落地转化成“吉林智造”,必定成为全省两会的焦点话题。
看点八:“千亿斤粮”“千万头牛”的吉林担当
“千亿斤粮”“千万头牛”,大国担当看吉林。
“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是吉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关键举措。2022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吉林省将加快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启动实施“千亿斤粮”生产工程。
作为粮食主产省,吉林省粮食产量连续9年超过700亿斤,2022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816.16亿斤,单产居前十名产粮大省第一位。
此外,吉林还在培育肉牛优质品种上不断发力。做好现代化农业的“牛”文章,吉林还在由活牛输出向“牛肉输出、餐食输出、文化输出”的路上不断前进。2022年,全省肉牛规模达到574.8万头,实施千头以上肉牛养殖项目201个,以12%的增速领跑东北三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提速又提质。
看点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吉林省全面发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推进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推进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突出抓好“千村示范”创建和启动重点边境村建设三年行动,打造乡村建设行动升级版,引领带动乡村治理效能大提升,铆足干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吉林省“吉人回乡”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吸引下,一批“新农人”回到家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数据显示,2022年,吉林省抓产业促就业,多措并举,使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全省脱贫人口2022年度人均纯收入13805元,较上年增加1749元、增长14.5%。
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吉林人脚步铿锵有力。
看点十:民生保障
2022年12月23日召开的吉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要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直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指出,要通过一项项惠民实事的落实,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细做实民生工作,抓好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民生举措,一直备受关注。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定能让群众看到新的变化、得到更多实惠,不断把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2023,新吉林,开新局!
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