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是老人更新知识的课堂、健身养心的场所、开心娱乐的园地、广交朋友的平台、智力开发的基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上老年大学已然成为老年人的“时尚追求”。
“面对老年人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一些老年大学报名难、限制多、师资弱、课程少等问题凸显。”住吉全国政协委员景喜猷建议,实施学位升级管理模式,设计学科升级体系,初阶的学科学习考核结束后,进入下一级升阶课程,以让出初阶课程的学位名额。该学科全部学完后,可根据学员学习成绩增补新科目的选课资格。提供特殊群体老人优先入学资格,根据各地不同情况,为有突出贡献的人物、行业模范、低收入孤寡及空巢老人建立入学优先“银色通道”,为老人群体提供教育支持和关爱。
景喜猷建议,要挖掘遴选社会优质教师,加快建立老年教育职业教师资格标准,鼓励各行业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老年公益活动骨干,尤其是已退休的老年人才,加入老年教师队伍。建立灵活的教学模式,如跨校授课,高校教师兼任老年大学授课,跨省老年大学交流活动等多种模式,使有限的教师资源有效利用、灵活流动。建立同城同学、两地互通的老年教育资源联动政策,为有需求的老人设计有主题性、体验性且可持续的学习交流的特色“伴读之旅”。在老年大学、社区教育文化机构、康养中心等老年文化场所,建立就业指导流动站,配套互联网平台对就业及相关信息实现同步发布、线上咨询指导,实现资源共享。发掘老年专业人才的创新力、创造力,提供高效便捷的“组队互助计划”。(来源:协商新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