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走近委员>委员风采

省政协委员李铁顺:“一部东发合,半部中国近代商业史”

来源:

时间:2021-10-22 13:20:42



起源于1886年的传奇商号东发合走过了历史的风雨,今朝风采依旧。“‘东发合’对于我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一份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感。在我的内心深处,赚再多的钱也比不上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重大。”省政协委员李铁顺对记者说道。这位东发合第八代传承人,一袭长衫、风度翩翩,是一位完全符合人们对“儒商”形象想象的优秀企业家,更是一位矢志不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和发扬者。

多年来,李铁顺一直致力于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他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担负着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双重职责,是一种无形的、不可复制的文化现象,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吉林省非遗资源潜力巨大,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在他看来,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更具有更大的经济价值,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为此,李铁顺提出了“非遗文化产业园”这个概念。他想联合各个非遗文化传承人,共同提高非遗文化开发利用的产业化程度,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发挥非遗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吉林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美轮美奂的商业文化瑰宝


“我与省内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都有过接触,他们每一家都拥有自己的特色文化,都有巨大的文化意义和开发价值。就拿我们东发合举例子,我们所传承的东发合商贸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就留存了很多文物,记载了珍贵的商贸习俗文化。”李铁顺带着记者参观了东发合商贸习俗博物馆,随着他的讲解,那些数百年前的文物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画卷,展示着种种商贸文化。

“磨剪子嘞,戗菜刀!”李铁顺向记者模仿当年商人的吆喝声。他一直关注商业文化,经历数十年形成了一个小型博物馆。各种有关商贸的“老物件”触手可及,一个茶盒见证了东发合分号遍布的繁荣,一本旧书记载着经商方法的巧妙,在东发合博物馆,账本、支票、家谱……在泛黄斑驳中这些近代中国商业的印记跳入眼帘、掠过指尖,那些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商业传统仿佛都藏在了这里。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商人总结出成熟实用的记账方式、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在买卖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有着十分严谨、规范优雅的商业习俗,比如说:叙约、馈赠、通知、聘请、借贷、请托、还款、举荐、承诺、辞柜,等等,都有着美若唐诗宋词一样的语言和书信表述。各类经营有自己的唱词吆喝,各种买卖有自己的独特器具、装饰、服装……

目前,博物馆藏品4000多件,时间跨度100多年,充分展示了区域商贸习俗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历程。据李铁顺介绍,这些陈列的商业文献是中国近代商贸发展的有力佐证,反映了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也从侧面体现出商业活动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


爱国救国的商业抗战历程


据史料记载,东北抗日联军人数多达3万余人,所需的大部分军需物资日用品等是从东发合、同记、大罗新这样的大商家转运给部队。采访时,李铁顺还讲起祖辈在战争年代秘密支持共产党地下组织的故事,爱国商人的聪慧与义勇令人心生敬佩。艰难的抗战时期,东发合始终以自己的方式支援前线,救国图存。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宣传爱国救国的历史文献:1929年的红军布告;1937年的救国公债;日本关东军写给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将军的“陆军南满讨伐劝降书”;1944年晋冀鲁豫使用的粮票;1948年政府颁发的“模范抗属”……类似这样的文献资料或裱在画框里,或装在透明文件袋中,直接缩短了我们与那段烽火岁月的距离。



李铁顺谈到这些藏品时如数家珍,在一张银行证书前,他停下脚步向记者展示:那是一张东发合捐款支持新中国抗美援朝的银行证书,讲述了东发合在中国谋求独立自强的过程中做出的贡献。1954年公私合营时,也是东发合坚决响应共产党号召,率先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东发合百货也因此挂上了长春市第一百货商店的牌子。

多年来,东发合一直秉承与国家命运相系的经商理念,每一代传承人也都在用自己的力量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熔古铸今的非遗产业设想


作为非遗传承人,李铁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祖辈遗留下来的财产,其珍贵之处不应只是其中蕴含的文化,作为后辈要利用好这些宝贵遗产,推动与产品、旅游相结合,将蕴含的力量运用于当下,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幸福感。所以,他在吉林省两会期间提出了“非遗产业园”这个设想。“这是一次大胆的、全新的尝试,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招商引商,以类似于开发区的模式建立产业园,整合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打造吉林省自己的‘非遗名片’。”

谈起心心念念的非遗产业园,李铁顺打开了话匣子。他脑海中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细节:产业园内不仅要引入已经拥有自身产品的非遗产业,还可以引入没有非遗文化的产业,与非遗文化产业强强联合,共同打造具有非遗文化的产品……让人们在同一个产业园内,既消费产品,又了解文化。而集旅游、文化、产品于一体的非遗产业园,一定能为吉林省招来各地游客。谈到这,他雄心勃勃地表示:“非遗产业园引入的不会只有省内的非遗产业,未来要放眼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将产业园做成国内甚至全世界的知名品牌!”提起非遗产业之间的合作,李铁顺也是信心满满,他表示,自己近年来已有尝试,效果很不错,今年东发合就计划与鼎丰真合作,共同推出茶点系列产品。

“先人伟大,我更自强。”非遗传承人李铁顺始终牢记着自己身上的使命,为守护商贸习俗文化骄傲,也时刻督促着自己,要不断挖掘非遗文化的内涵,推动其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让更多的吉林省非遗项目得到保护与发展,让方兴未艾的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蓬勃发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来源:协商新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