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史资料>人物萍踪

夜行列车上的邮政局长——长春党的地下通讯站奠基人张锦春

来源:

时间:2021-07-20 15:43:25

20世纪20年代中期,每到夜深人静,在风驰电掣的列车上,偶尔有这样一位身负使命,往返于长春哈尔滨之间,传递党的重要文件的人,他就是长春第一个党的秘密通讯站的建立者——张锦春。

张锦春是吉林省东辽县人。1896年生,幼年丧父,出身贫苦,对黑暗的旧社会早就不满。在哈尔滨求学时,接受革命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8月,受中共哈尔滨独立组的派遣,以哈尔滨吉黑邮务管理局邮务生的身份,借邮局招聘职员的机会,考取吉黑邮务管理局下辖的长春二道沟邮局,任务是在长春建立党的地下通讯站。

张锦春虽不到30岁,但成熟稳重。他以吉黑邮务管理局长春二道沟邮局邮务生的身份为掩护,利用邮局传递信息的方便条件,建立了党的秘密通讯站——长春二道沟邮局通讯站,代号“弓长之”。这也是吉林省第一个党的地下通讯站。负责联系、收发、传递党的文件和信件,接送中央赴东北或苏联的过往同志,宣传组织群众,秘密发展党员。

二道沟邮局通讯站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和北满党组织的联系。在奉系军阀的严密控制和日本特务横行的白色恐怖之中,张锦春开始履行他的秘密使命。

党中央和北京区委的指示和文件用事先约定好的暗号和密语写在大字贴内,这些表面上是大字贴或言情小说的邮件,实际上在书内夹缝里都是密写的中共中央文件或指示,寄给长春二道沟邮局“弓长之”收。张锦春是拣信员,党组织的来信总是他最先见到,可以说是万无一失。接到信后,张锦春将文件和指示放在装有邮件的小皮包内,然后立即乘邮车连夜送往哈尔滨的党组织,再乘夜车返回长春。同时把哈尔滨党组织的有关请示报告、工作汇报等带回来,寄给党中央或北京区委。这样既不引人注意,也不影响第二天营业。为了避开敌人和邮件检查人员的注意,有时也用“存局候领”的方式收取党中央和北京区委的信件。在每天拣信件时,将写有这些字样的信件留下来,然后再转送给哈尔滨党组织。

张锦春当上局长后,二道沟邮局又来了一位拣信生,名叫安贫(安永禄、何安人),从此张锦春多个助手。安贫是一个踏实肯干的苦孩子,经过张锦春长时间的培养教育,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1925年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之后,一批进步青年经过革命斗争火与血的锻炼和考验,经张锦春介绍,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学生韩守本、王溱和拣信生安贫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党在长春发展的第一批共产党员,为在长春建立党组织培养出第一批骨干力量。从此以后,张锦春与安贫公开身份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在没有外人的时候,他们是无话不谈的革命同志。共同畅谈革命理想,交流秘密工作经验。只要写有“弓长之”收的信件就由安贫单独取出交给张锦春,使党的这条通讯线更加安全隐蔽,从未发生过任何纰漏。

二道沟邮局通讯站同时又是党的地下交通站。负责接待党中央派赴苏联途径长春的同志,瞿秋白、任弼时、赵世炎等均住过张锦春家。为了接待同志,张锦春几乎花光所有积蓄,这种秘密工作持续二年多。

在黑暗茫茫的吉林大地上,这位夜行列车上的邮政局长,一手连着党中央,一手连着北满党组织,当年东三省发生的每一件大事几乎都跟他有关。

1926年,张锦春受党指派考入东省铁路车务处专科第三班学习,从此离开长春,先后到陶赖昭、三岔河、下城子、哈尔滨等地的铁路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为苏联远东情报局做情报员,专门搜集日军的兵力部署、部队番号和武器装备等情报,用无线电台向苏联伯力的远东情报局总部报告。1936年3月,因一面坡电台遭日军破坏,他被通缉,携带家属避难山东龙口、西安等地,与组织失去联系。但他被强大的精神力量牵引,相信为之奋斗的事业,终将迎来曙光。

张锦春1975年病逝,因找不到证人,未能实现恢复党籍的夙愿。但人们会记住,他曾经走过的充满荆棘的路,如今已经洒满阳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