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我省农膜主要用于花生、玉米、瓜菜等农作物的栽培种植。但是随着农膜使用量的不断增加,残膜给土壤环境及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农田“白色污染”,以及农膜的回收利用问题仍然突显。近期,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在我省西部地区开展工作中了解到,我省花生主产区在地膜使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据了解,我省花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的四平、松原、白城等市县,面积常年在400万亩左右,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约占60%左右。花生起收后,每年都会有大量残膜存留土壤,且随着用量的逐年递增和使用强度的加大,残膜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这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建议加大监管力度,继续加强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等环节监管,建立农膜回收全程监管体系。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通过科技示范主体,推广花生的轻简化栽培技术,减少地膜使用量。打破引种外省品种的固有思维模式。在花生主产市县推广适宜我省栽培的,由省农科院研制的生育期在125天以内的早熟、优质、高产、抗逆花生新品种,逐渐淘汰地膜的使用。建立吉花系列花生品种育繁推展示基地。大力推广吉花系列花生新品种和轻简化栽培技术,打响“吉花”品牌知名度。
(省政协委员、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韩宇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