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

加强湿地“文化赋能” 推动我省西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来源:

时间:2024-03-19 11:15:00

我省境内有查干湖、莫莫格、嫩江湾、四海湖等多个国家级、省级湿地风景区和湿地公园,通榆向海在原生态旅游资源中享有“东有长白,西有向海”的美誉,吸引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建议充分挖掘、打造我省湿地文化,实现“文化赋能”,进一步推动我省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我省先后实施了河湖连通、引洮入向、引嫩入莫湿地生态补水和退耕还湿、生态移民等多项举措,生态补水、治理湿地退化成效显著,查干湖、向海、莫莫格、四海湖等天然湿地生机盎然,多个人工湿地已逐渐与城市生态融为一体,白鹤、灰鹤等20余种野生珍稀候鸟重返鹤乡,现共有各种鸟类350余种,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文化内涵支撑体系还不完善,“有看头,无说头”,游客只是走马观花,旅游体验比较单薄,很难故地重游。相比东部白山松水,西部湿地出镜率偏低,生态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成果不成正比。

在湿地文化挖掘方面。一是挖掘湿地生态历史文化。系统整理我省湿地类型、生态遗址、生物遗址、人文遗址等,挖掘湿地包括人工湿地的形成、变迁、退化、恢复的历史文化。二是挖掘湿地生态建设文化。整理我省歌颂湿地、保护湿地的文化作品,挖掘湿地恢复、建设、保护中的先进感人事迹等人文文化。三是挖掘、更新湿地生物多样性文化,候鸟迁飞重要线路文化,湿地对生态系统的调节、净化、维护等价值文化。

在湿地文化塑造方面。一是塑造湿地品牌,展示湿地文化和吉林西部地区湿地的重要作用。二是以丹顶鹤等鸟类为主,塑造湿地作为物种基因库的生物多样性文化。三是塑造候鸟迁飞路线文化,十月观东方白鹳在莫莫格停留觅食,十一月赏白天鹅在四海湖停留栖息。四是塑造标志性文化,打造文创产品。建议继续完善查干湖和“鹤小白”等特色名片。五是塑造人文文化,对遗址、古迹、取景地、事迹、作品等进一步集中整理,丰富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

省政协委员、白城市引嫩入白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王景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