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

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

来源:

时间:2024-03-19 11:10:00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强化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网络安全工作处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省也面临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风险,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系统是吉林未来发展的基石。当前,我省虽然已有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布局,但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新兴技术的出现,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为此建议:

着力强化网站平台安全监督管理。加强顶层设计,从省级层面建立统一的安全信息共享体系,方便各领域用户分析和预防网络攻击。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完善立法和法规等相关政策,构建安全有效的网络管理体系,维护公民和企业的网络安全权利。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管理的研究,不断提升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优化完善网络结构、合理配置网络资源,配置下一代防火墙、病毒防护体系、网络安全检测扫描设备等设备,不断完善信息化平台的安全体系建设。强化数据安全体系建设,采取数据识别和分类分级措施,建立严格的审查审批和权限管理制度,从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使用、销毁等全生命周期防护数据安全。加强数据库安全,采用正版数据库系统,通过网络安全域划分,数据库被隐藏在安全区域,通过安全加固服务对数据库进行安全配置,并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做最为严格的设定,最大限度保证数据库安全。

加大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网络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培养或引进一批网络安全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完善网络安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拓宽网络安全人才来源渠道,鼓励各类教育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网络安全工作的青年人才。加强网站安全管理培训,提高网站工作人员建设网站、管理网站能力。

探索建立网络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建议从重点问题出发,加快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强化网络实战防御能力建设,构建多维度、高强度对抗网络防护场景,推动“以攻验防、以攻促防、以攻构防”。整合现有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应急处置体系,提高我省对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建设全省网络空间安全预警平台,实现对网络空间的全局感知、精确预警、准确溯源、有效反制,提升网络攻击威胁的发现能力。进一步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持续深入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监测分析,推动现有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延伸,支撑数字吉林建设发展。

吉林警察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霍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